科技创新助力青少年茁壮成长——济宁市2020年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实现新突破

本文发布于:2020-08-08 来源:济宁市科协

  在刚刚结束的第35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济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实现新突破,高中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辐射自锁底筒式救援机”、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DIY组装显微镜”等2项作品获得推荐参加第3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5项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获推荐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影像节,济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取得新成效。

  积极动员,为居家学习添精彩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济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日程安排。为妥善处理好防疫抗疫和竞赛组织两个方面的矛盾,济宁市科协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紧紧抓住青少年居家学习和家长居家陪伴的时机,与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关工委等多家部门联合,通过邮箱、微信、钉钉、QQ以及朋友圈等多种形式下发通知,改变大赛举办形式,顺延举办时间,把科技创新活动从学校延伸到家庭,鼓励、动员更多的青少年和家长学习、参与、体验科技创新、科技实践和科技创作,让青少年通过发明、制作,以及科学影像、科幻画的形式,爱上科技创新。为了更好地将科技创新活动融入到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中来,济宁市科协联合济宁科技馆搭建网上青少年创新学习平台,多次推送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指导、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优秀案例等,给青少年提供广阔的科技创新平台,为每一个孩子的科技梦想插上翅膀。经过县级选拔推荐,截至2020年4月,济宁市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累计接收申报作品434件,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74件,科技创意概念成果39件,优秀青少年科学影像41件,参赛作品在数量保障的前提下质量明显提升。

  网上评审,让答辩交流零距离

  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原定于今年3月举办的第19届济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消现场评比和展示环节,改为网上评审和网上答辩两个环节进行。为确保大赛的公平公正,济宁市科协在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支持下,邀请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名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参加评审工作。为解决无法现场评审的困扰,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作品展示和介绍视频替代现场答辩的办法,并取得了县市区和市直中小学校的全力支持。经过多方努力协调,通力合作,短短一周时间里,组织参赛选手们在家里录制了3分钟的短视频,由工作人员收集后连同作品资料通过网络统一传送给专家评审。通过专家组在线合议,讨论确定优秀作品。专家组还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类作品进行了网上问辩,推选出参加省级竞赛的优秀作品。经评审,第19届济宁市科技创新大赛共评出一等奖64个、二等奖86个、三等奖95个。

  科学指导,助优秀成果创佳绩

  为了帮助青少年在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进步,济宁市科协在抓好评审的同时,更加注重项目的指导和提升工作,与评审专家组为每一项参赛作品提出不足和建议,指导鼓励青少年树立科技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改进作品,提升质量,发展自己的科学兴趣,享受科学带给人类的智慧和乐趣。济宁市科协着力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能力建设,多次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报告团的专家在济宁市中小学校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和专题报告会等活动,推荐数十名科技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科技培训活动,在济宁科技馆开设“创客空间”“爱迪生思维馆”“乐伴实验室”等公益科技培训课程,成立青少年科普专家库和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学实践、科普影像等三个专家团队,为科技辅导员和广大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提供便利。据了解,济宁市推荐参加山东省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103件作品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4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35项,其中省科协主席奖1项。大赛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提高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激励广大青少年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济宁市科协加强与教育、团委、科技等多部门联合协作,近年来,突出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主题,制定系列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市县两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创客节、创意编程竞赛等系列竞技竞赛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科学大讲堂、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动员博物馆、展示馆、地质公园、湿地和企业科技展厅等社会资源向青少年免费开放,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联合协作的局面已经形成。

文章主题词: 科技创新 竞赛活动 青少年
(作者:)
评论(0)